农田水利灌溉资质

tengmeitengmei 施工资质 2024-04-29 36 0

农田灌溉与排水工程需要什么施工资质

农业灌溉

农业灌溉,主要是指对农业耕作区进行的灌溉作业。农业灌溉方式一般可分为为传统的地面灌溉、普通喷灌以及微灌。

中文名

农业灌溉

外文名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作用原理

抽自地下水,给农作业浇水

定义

对农业耕作区进行的灌溉作业

快速

导航

分类

定义

农业灌溉方式一般可分为为传统的地面灌溉、普通喷灌以及微灌。传统地面灌溉包括畦灌、沟灌、淹灌和漫灌,但这类灌溉方式往往耗水量大、水的利用力较低,是一类很不合理的农业灌溉方式。另外,普通喷灌技术是中国农业生产中较普遍的灌溉方式。但普通喷灌技术的水的利用效率也不高。现代农业微灌溉技术包括微喷灌、滴灌、渗灌等。这些灌溉技术一般节水性能好、水的利用率较传统灌溉模式高,当然,也存在着一些弊端。

分类

传统方式

传统的灌水方法水是从地表面进入田间并借重力和毛细管作用浸润土壤,所以也称为重力灌水法.这种办法是最古老的也是应用最广泛、最主要的一种灌水方法。按其湿润土壤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畦灌、沟灌、淹灌和漫灌.

1、畦灌畦灌是用田埂将灌溉土地分割成一系列长方形小畦.灌水时,将水引入畦田后,在畦田上形成很薄的水层,沿畦长方向移动,在流动过程中主要借重力作用逐渐湿润土壤.

2、沟灌沟灌是在作物行间开挖灌水沟,水从输水沟进入灌水沟后,在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借毛细管作用湿润土壤.和畦灌比较,其明显的优点是不会破坏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结构,不导致田面板结,能减少土壤蒸发损失,适用于宽行距的中耕作物.

3、淹灌(有称格田灌溉)淹灌是用田埂将灌溉土地划分成许多格田,灌水时格田内保持一定深度的水层,借重力作用湿润土壤,主要适用于水稻灌溉.

4、漫灌漫灌是在田间不做任何沟埂,灌水时任其在地面漫流,借重力渗入土壤,是一种比较粗放的灌水方法.灌水均匀性差,水量浪费较大.

节水方式

农业(包括日益活跃的园艺行业)作为国家的经济命脉和用水大户,长期以来,由于思想意识、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原因,一直沿用传统落后的大水漫灌.但随着水资源短缺与需水量逐年增加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大水漫灌正逐渐被注重精确灌水的现代节水灌溉模式所取代.

进行农田水利设计应该取得什么资质,去哪里申请呢

应该取得水利行业(灌溉排涝、水库枢纽、河道整治等分项)工程设计(甲,乙,丙)级资质,到当地省厅部门申请。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灌溉农业对农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水资源严重不足,农业灌溉中普遍存在着水资源的浪费现象,同时引起了农田生态环境问题。目前我国农业用水约占全国总用水量的!"#,其$"#以上用于农田灌溉。由于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理,农田灌溉输配水系统效率低下,田间灌溉应用技术落后,灌溉工程设施不配套,灌区用粗等原因,全国平均灌溉水利用率只有%&#,而发达国家的溉水利用率达到’"#以上。因此,加强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工程是我国解决水资源危机,抗御自然灾害,改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保证农业稳产高产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水利措施之一。

农田水利设施包括哪些

农田水利设施包括灌溉设施,排水设施,储水设施,输水渠系,水源设施。

1、灌溉设施:包括喷灌、滴灌、洒灌、渗灌、沟灌等灌溉方式和灌溉水龙头、水管、水泵等灌溉设备。

2、排水设施:包括排水沟、排水沟道、排水管等,用于排除雨水、地下水和渗漏水,避免农田积水。

3、储水设施:包括水库、塘坝、蓄水池等,能够储存雨水和引入的水源,以备非灌溉期使用。

4、输水渠系:包括主渠、干渠、支渠、配水渠、灌溉渠、退水渠等,可以将水源输送到不同的农田。

5、水源设施:包括自然水源和人工水源,如自流井、打井、引江、引河、引湖等。

高标准农田建设需要什么施工资质

2022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措施标准:

一、水利措施

1.灌溉工程

(1)灌溉系统完善,灌溉用水有保证,灌溉水质符合标准,灌溉制度合理,灌水方法先进。

(2)湿润半湿润地区灌溉保证率:旱作区不低于75%,水稻区不低于85%;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溉保证率:旱作区不低于50%,水稻区不低于75%;其他地区一般不低于70%。

(3)灌溉水利用系数:大型灌区不应低于0.50;中型灌区不应低于0.60;小型灌区不应低于0.70;井灌区不应低于0.80;喷灌区、微喷灌区不应低于0.85;滴灌区不应低于0.90。

(4)新建、除险加固和更新改造的小型水库、塘坝及引水渠首等工程,符合国家和水利行业的技术规范规定的设计标准和技术要求;井灌工程做到地下水资源合理利用、采补平衡;机井和泵站的水工建筑物、机电设备、输变电设施配套齐全,综合装置效率达到有关规范标准。

(5)输水、配水渠系(管道),桥、涵、闸等建筑物和田间灌溉设施配套齐全,性能与技术指标达到规范标准。

(6)推广各种适用节水和旱作农业技术。有条件地区,应积极采取膜下滴灌、喷灌等先进高效节水技术;灌溉条件较差的旱作农业区,应采取农艺、工程等旱作农业节水措施提高天然降水的利用率。

2.排水工程

(1)防洪设计标准应符合有关规定。

(2)排涝设计标准应符合有关规定,设计暴雨重现期不少于10年。设计暴雨历时和排出时间应达到:旱作区1~3天暴雨1~3天排除;稻作区1~3天暴雨3~5天排至耐淹水深。

(3)排水系统健全,排水出路通畅,排水渠系断面及坡度设计合理,桥、涵、闸等建筑物配套,性能与技术指标达到有关规范要求,末级固定排水沟的深度和间距,符合当地机耕作业、农作物对地下水位的要求。

(4)有渍害的旱作区,在设计暴雨形成的地面明水排除后,应在农作物耐渍时间内将地下水位降到耐渍深度;水稻区在晒田期3天内将地下水位降到耐渍深度。

(5)改造盐碱地要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统,在返盐(碱)季节前将地下水位降到农作物生长的临界深度以下。

3.工程折旧和完好率

灌、排等工程设施使用年限不低于15年。田间灌、排工程及附属建筑物配套完好率大于95%。

二、农业措施

1.农田工程

平原地区以有林道路或较大沟渠为基准形成格田,土地平整,集中连片,以适应农业机械化和田间管理要求。丘陵、山区15度以下坡耕地,按照有利于水土保持要求,建成等高水平梯田(地),地面平整,并构成反坡;土壤活土层厚度一般不小于25-30cm,田面宽度一般要达到3m以上,田(地)埂稳定牢固(南方地区的田埂要采用石块衬砌或建设生物梯坎),修建好排水沟、泄洪沟,达到防洪标准,防止水土流失。

2.土壤改良

土壤耕作层达到20cm以上,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提高0.1个百分点以上。

3.良种繁育与推广

具有较好的良种繁育能力,具备优良品种的覆盖率达到100%水平的基础性条件。

4.农业机械化

平原地区主要作业环节具备基本实现机械化、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的基础性条件。

5.田间道路建设

田间道路建设分干道、支路两级,布局合理,顺直通畅。干道要与乡、村公路连接,必要时进行简易硬化,保证晴雨天畅通,东北地区的干道能满足大型农业机械的通行,其他地区能满足中型农业机械的通行;支路应配套桥、涵和农机下田(地)设施,便于农机进出田间作业和农产品运输。田间道路建设突出节约土地的原则,建设标准合理实用。田间道路设施使用年限不少于15年,完好率大于95%。

三、林业措施

因地制宜地加强农田防护林网建设,达到当地林业部门规定的标准。主要道路、沟渠、河流两侧,要适时、适地、适树进行植树造林,长度达到适宜植树造林长度的90%以上。造林时应预留出农机进出田间的作业通道。造林当年成活率达到95%以上,三年后保存率要达到90%以上。平原地区防护林网格面积与格田面积一致,防护林网控制面积占宜建林网农田面积的比例,北方地区达到85%以上,南方地区原则上达到75%以上。

四、科技措施

在项目建设期间,推广2项以上先进适用技术,重点是良种、良法等先进适用生产技术;加强对项目区受益农户进行先进适用技术培训2次以上;适当扶持县乡农技服务体系,重点支持具有技术推广服务功能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法律依据:《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

第三十条重要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应当单独招标,一般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可以多个项目一并招标。

第三十一条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招标由项目业主负责组织。

第三十二条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应当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施工。在保证工程质量的条件下,可以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组织当地群众参与实施一般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中技术难度低的路基和附属设施。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喜欢0评论已闭